走进大美中国——天津篇
我校小学部于近日成功举办了第十期“走进大美中国”系列中文演讲活动之“大美中国·天津篇”。同学们化身小小讲述者,
生动描绘了天津的地标风情,从古文化街的韵味到津门故里的历史沉淀,每一处景点都通过他们的精彩讲述跃然眼前,
让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座中西合璧的魅力之城。活动更添亮点,将地道的天津快板与方言表演巧妙融合,不仅展现了
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,也让现场洋溢着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,引得掌声连连。
此次活动由边美苓老师主持
津门风光 醉美游踪
一开场,孩子们的目光就被屏幕上天津那五光十色、绚烂夺目的景色深深吸引。
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风貌与古朴典雅的历史遗迹交相辉映,每一帧画面都仿佛在
诉说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故事。镜头流转间,著名的景点逐一呈现:从古文化街的热
闹繁华,到意式风情区的浪漫典雅;从天津之眼摩天轮的梦幻旋转,到海河夜景的
璀璨夺目,每一个画面都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。
他们的小脸上写满了惊叹与向往,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光芒。这场视觉盛宴
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,更激发了他们对家乡、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探索欲。在这
一刻,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,而是通过直观的感受,让知识变得鲜活而生动,种下了一
颗颗向往远方、渴望探索的心灵种子。
津味快板 笑语飞扬
五位同学用韵味十足的天津方言,配合着清脆的快板声,将天津的地标建筑串联成一幅活灵活现的市井风情画。
从解放桥的钢骨雄姿讲起,它横跨海河,连接历史与现代,夜幕下灯光璀璨,如彩虹卧波;再到井冈桥,虽无显
赫之名,却默默记录着往来行人的故事。金汤桥,见证了城市变迁,开启功能独特,两翼升起,让游船穿梭自如,
周边的欧式建筑林立,仿佛时光倒流至百年前的租界区。
在快板的欢乐节奏中,同学们话锋一转,带领听众走进了红桥西北角的传统小吃世界。这里的美味佳肴,
是舌尖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每一口都是对经典的传承与致敬。切糕的香甜、炸糕的外脆里嫩、熟梨糕的细腻,
如同童年记忆中的一抹温馨;豆腐脑的嫩滑搭配各式小料,卷圈的层次分明,面茶的浓郁暖胃,还有那煎饼果子,
裹挟着鸡蛋与薄脆的完美组合,再来一根酥脆大油条,早晨的幸福不过如此。
这些小吃,不仅在街头小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,就连大小饭店也各有特色,不少还是传承了上百年的老字号,
它们见证了天津味道的变迁,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天津人的味蕾记忆。通过这番生动的介绍,同学们不仅展现了
天津传统小吃的丰富多彩,也让听众仿佛置身于那热闹的街巷,感受着这座城市独有的烟火气息与历史温度。
节目最后同学们以快板串连起天津的桥梁风景线:从大沽桥的雄伟到进步桥的现代,大光明桥的璀璨、
金阜桥的灵动、保定桥的风帆意象、北安桥的中西合璧,再到国泰桥、富民桥的吉祥寓意与海津大桥的
磅礴气势,每一座桥都是一幅画,讲述着天津的过去与现在,美不胜收,让人流连忘返。
津味对话 乐在其中
互动环节的帷幕一经拉开,王馨颍同学便以其地道且充满韵味的天津方言,化身为文化的使者,
瞬间激发了全场的欢腾与热情。她那生动活泼的示范,如同一股清新的津门之风,吹散了拘谨与
陌生,让整个会场洋溢着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。同学们受到感染,纷纷跃跃欲试,一只只手争先恐
后地高高举起,渴望踏上舞台,将刚刚捕捉到的天津方言精髓,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给每一个人。
这场奇妙的天津之旅,在欢声笑语中学天津话的互动中缓缓落下帷幕,不仅
极大地提升了同学们对天津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,更犹如在他们心中播下了一颗
文化的种子,这颗种子在津味十足的语言土壤中生根发芽。它不仅让同学们领略了
天津方言的独特韵味,更开启了一扇窗,透过这扇窗,同学们看到了天津丰富的历
史底蕴与现代活力的完美融合,感受到了天津人民的热情与豪爽。
在趣味与学习中,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,更收获了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理解,为他们的成长之路
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这场天津话的学习,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语言模仿,它如同一座桥梁,连接了
过去与现在,也让同学们在文化的海洋中,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浪花,带着对天津更深的了解与喜爱,
继续在知识的航道上乘风破浪。